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一百多年前,在广东香山翠亨村的一棵大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太平军的故事。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攥紧拳头,称赞太平军首领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誓要做“洪秀全第二”。这个孩子就是童年的孙中山。他后来学医,通过实践,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寻求救国的道路。那么,孙中山寻求的救国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寻求的救国道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8课辛亥革命【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依据《助学》预习笔记,掌握知识脉络,提出个人疑问。【合作探究】一、辛亥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学生讲述]孙中山的生平,以及事迹,主要讲述从“医人”到“医国”的转变。[板书]1.兴中会的创建[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下课本上的插图,从“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中体会当时的情景。然后掌握下列要素:时间、地点、革命纲领等。[学生看图]……[教师引导]同学们,继兴中会的成立,从1894年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请同学们看下列表格。[投影显示]同盟会成立之前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者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者蔡元培思考:中国为什么成立同盟会?[板书]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内容。看后,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誓言)性质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1905年日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同盟会东京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政党[教师引导]同盟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不要看课本的表述,而通过大家讨论,自己把结论得出来最好。[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同盟会的成立,使原来分散的革命团体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政党中,避免了一盘散沙的局面的存在。回答二:同盟会的成立,表明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了。因为只有形势向前发表了,各个分散的团体才能产生联合的要求,所以从各个革命团体的由分散走向联合,就可以表明革命形势的发展。回答三:同盟会的成立,必然要大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板书]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东京[教师过渡]关于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先生对此有一个明确的阐发,那么,孙中山先生是如何阐发的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②三民主义[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三民主义的这段表述:“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