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重点)2、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难点)二、回顾旧知识: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请写出它的反应式化能合成作用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2、呼吸作用中有氧呼吸的反应物是,生成物是,请写出它的反应式。三、学习过程(一)、碳循环1、关于碳循环,观察P101中的图5—11,请思考以下问题:(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又以什么形式存在?(2)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如何进入生物群落中?碳元素在生物体之间是如何传递的?(3)碳元素是如何返回大气的?2.尝试将具体循环过程用简图表示。(箭头、生理过程)3、碳循环的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进行。4、碳循环的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含义:(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_____。(3)范围:______。2.特点(1)循环流动。(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_______循环。例1: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用心爱心专心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无机环境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例2: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图C为大气。(1)图中A、B、D各指什么?(2)图中a~d又分别指什么生理作用?(3)与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4)A所代表的成分中都含有叶绿体吗?举例说明。思考:如果碳平衡被打破了将会怎样?4.温室效应(课本P101与社会的联系)(1)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____的平衡。(2)危害:加快的融化,导致海平面____,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②大力推行____________。(增加CO2的去路)(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特点、范围)2、联系:例3: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四、本节小结五、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3.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用心爱心专心4.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5、(双选)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6.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D.无法确定7、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哪些活动有关()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