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宣传万里长城。2、在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对话、反复朗读中,由读通课文到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再上升为感动课文,体现有层次的阅读。3、养成积极主动地对话语文、玩味语言的习惯;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生发因拥有万里长城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以改写的赞美长城的诗引入师:这是老师备课时情不自禁写下来的,请大家先读读体会体会郑老师当时的心情和感受。(课件出示诗)先自由读再指名读2、汇报课前准备的赞美长城的材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多少人赞美过长城?说说你们知道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对于凝聚着中国千年文明、智慧和力量的长城,我深表敬佩”。美国总统克林顿:“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3、导入: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长城的形象,去理解长城的内在精神。【意图:首先教师以诗引入,以情激情做好情感的铺垫。接着以各国首领游览长城后的题词使学生有个很浅显的认识——长城了不起!在这个份上,我再次抛出疑问:这些国际名人为什么会对我们中国的长城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呢?从而引发孩子们带着阅读期待、伴着阅读兴趣朗读课文。】二、通读课文整体感悟,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长城的雄伟激起民族自豪感)师:首先请大家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放开声音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琢磨体会,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使你变得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找找这种感受!师: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1、学生自由读、划2、学生汇报句子一:“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A、对龙你了解多少?(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磷,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传说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是吉祥物。……)【意图:丰富学生对龙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为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感到无比骄傲之情。】B、课件出示长城图,书上说长城像巨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进一步在象征意义上找到相同点:常常象征中国,龙也象征中国)(联系神五神六上天激起民族自豪感)C、想到这,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把这种感受给读出来好吗?D、自由读指名读【意图:为了让学生对长城的“长”的体会不停留于表面,我让学生看多角度反映长城的长城图,从图上形象感知“东头的鸭绿江”,到“西头的嘉峪关”是怎样的概念,再满怀深情地激发学生朗读,从而把长城“长”由表面的感知到内心的振动,真正让学生有了一番“情感的体验”。接着又让学生拿“巨龙”与“长城”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长城像巨龙一样高高低低,蜿蜒曲折,都很长、很大,气魄都雄伟,都是中华民族象征”等等,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实实在在存在的长城是那样的雄伟,令人骄傲令人自豪。】句子二:a、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是什么意思?【意图:有问题才会激起阅读的兴趣,有兴趣的阅读才会有个性化的感悟】b、引导:如果让你用“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来比喻,你会比喻谁?(勤劳善良的母亲、风雨压不垮的父亲、人民警察、广大劳动人民,我们伟大的祖国)【意图:通过形象的生活的语言把文本的字里行间化为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升华情感,真正被长城的气魄所震撼】师:是啊,同学们,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霜依然巍然屹立的长城不正是我们大祖国的象征吗?多少次风雨的洗礼,多少会战火的考验,如今却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c、想到这,你又会怎样读这个句子呢?指导朗读d、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里都有些谁?(引导说具体,如:一位双腿残疾、饱经风霜的八旬老人,在儿子的陪同登上长城。)【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