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三、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是因为:(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社会热点链接热点热点11研讨会在哈举行【人文观察】(链接生活实例!)2010年8月21日上午,来自全国三十多所党校、高校和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集哈尔滨,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关问题进行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教授在主题发言中强调,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的特殊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结合,就必须被大众所掌握。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教授则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度挖掘上、对现实问题的穿透力上、对国际交流上有所突破。【精神实质】(打开思维之窗!)经济生活角度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生活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文化生活角度(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生活与哲学角度(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只有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能使我们的指导思想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2)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与中国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相结合,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的体现。(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要求。【创新设计】(提升做题能力!)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新民主主义文化B.毛泽东思想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答案:B2.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A.①③B.①②③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