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①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第十二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7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基础落实(1)背景全面崩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完成了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①优先发展。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国民经济农业重工业(2)内容(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时间:1953年到1956年。(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3)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长春社会主义工业化生产合作社全行业公私合营重点讲解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2.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1)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2)改造农业和手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3)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建立起来。练习1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过渡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好”,这应该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C项最佳。C练习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表明我国建国之初()①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②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③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④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建国之初我国轻工业仅局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而且产量较低,因此②不符合史实。材料表明建国初我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答案B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①政治前提:制度已经建立。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国经济文化(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建设社会主义。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多快好省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统一核算,统一。③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高指标客观经济规律公社分配超越混乱①“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