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释]1.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词人。2.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3.何事:为什么。4.梧桐半死:据说半死梧桐的根制琴,声音最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5.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6.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晞:(xī)干。7.旧栖:旧居,指生者所居处。新垅:新坟,指死者葬所。[评析]这是一首悼念亡妻之词。贺铸与他的妻子赵氏夫人伉丽情深,贫贱相守,赵氏夫人对丈夫十分体贴。不幸的是赵氏夫人在贺铸不支五十岁时即病逝于苏州。若干年后,作者再到苏州,重过阊门,睹物伤情,老泪横流写了这首悼亡之词。上片通过重游故地,触景生悲,抒发中年丧偶之痛。下片抚今思昔,表达了对死者的无限怀念。全篇由“重过阊门”,到“空床卧听”是写作者到苏州后一天之内的悲感。词中突破时空界限,将梧桐、鸳鸯、草露、旧栖、新垅、听雨、补衣等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画面,奏成了一曲生死之恨的衰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