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有限公司质量保证管理制度标题偏差处理制度共7页第1页文件号起草人起草日期部门审阅日期QA审阅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分发部门变更记录:修订内容及文件号修订号: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变更原因及目的:修订文件内容1目的:规范管理各类偏差,保证偏差能够有序有效的处理解决,使其不影响公司安全生产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偏差的管理以及GMP所要求的全部范围。3责任:生产部部长、质保部部长、车间主任、技术员、QA、兼职质监员。4定义:4.1偏差:是指对批准的程序、指令或建立的某个范围、标准的偏离。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发现的任何与产品有关的异常情况,如原辅料、包装材料、产品贮存、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化验结果超标等在生产过程中的不符合事件,以及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程序不相符的事件。4.2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这里的“标准”:指本企业为实现药品质量而建立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但不局限于物料的分析检验标准。技术标准可以体现为各种文件形式,可以直接是程序文件的一部分,可以是独立的技术标准文件,也可以体现为受控模板或其他适当的形式。这里的“程序”:指“生产”活动的程序文件,偏离非“生产”类的程序也完全可能导致对产品质量的不良影响。偏差定义的核心是偏离,GMP没有区分偏离程度的大小。所有偏离程序或偏差处理制度第2页共7页偏差处理制度第3页共7页6.7设备故障/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因动力原因(停电、水、汽)导致流程中断。6.8环境:与药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捕尘设施、防止蚊虫和其它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检测超限;生产车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监测环控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等偏差。6.9校验/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执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能按计划准时执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健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6.10包装缺陷:包装设计缺陷。6.11客户投诉: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投诉。6.12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6.13未按规程执行:违反批准的程序,生产指令。6.14人员失误:人为失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未能按正常程序执行,系统录入错误等。6.15旧版包装材料、零散物料:零散物料指生产过程中发现零散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每月结产日进行集中处理的物料。6.16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6.17其它:未列入以上的偏差。7偏差的分类:7.1根据偏差的性质,将偏差分为:轻微偏差、重大偏差、严重偏差。7.1.1轻微偏差:对GMP或程序的偏离,不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的偏差。7.1.2重大偏差:对于批准的规程或工艺的偏差,通常需要立刻采取或建立偏差处理制度第4页共7页纠偏措施加以解决。7.1.3严重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如纯度和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等产生实际的或潜在的不良影响的偏差。不同级别偏差的处理要求:严重和重大偏差必须有完善的调查和纠偏预防措施,轻微偏差只需要记录和分析。当某类偏差重复出现3次时将该偏差升级进行管理。7.2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7.2.1关键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后果的偏差。7.2.2中等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偏差。7.2.3微小偏差:指经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开展深入调查即可确定对产品质量无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也无需采取大量人员强化培训、修订文件/程序等进一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偏差。7.3无论采取何种分类标准,已定义的分类原则应严格执行,防止人为地降低偏差等级的现象;质保部应负责决定具体偏差的分类判定,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对具体偏差的分类提出建议。偏差分类仅仅是偏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偏差管理的有效性根据整个系统的组织和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8相关人员的职责8.1操作人员: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并立即向部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