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一、课标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既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认识问题易从感性角度出发,理性思维较为欠缺;在初二学生的知识积累中,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了解得较少。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司合营。讲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事件——三大改造。建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满足工业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后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目标2:小组探讨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重点、难点)五、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大宅门》展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情景。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还对哪些部门进行了改造,结果怎样呢?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说出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2.阅读材料,说说经过土改后,农民遇到了什么问题,国家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3.结合材料,说出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4.阅读教材,说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要改造它们呢?5.结合所学,说出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分析归纳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PPT出示问题:1.说出三大改造的内容是什么。生:对农业的改造;对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PPT出示问题:2•阅读材料,说说经过土改后,农民遇到了什么问题,国家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学生小组探讨,从材料中总结归纳出答案。材料一: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材料二:土改后,部分农民天灾人祸或无力耕种等原因开始出卖自己的土地。如到1952年山西省就有718公顷的土地被卖掉。其次,不愿意卖掉土地而又无钱耕种的农民开始向中农和富农借高利贷。生1:生产工具和资金缺乏,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不能使用;生2: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抵自然灾害;生3:耕地分散,不能合理使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师:这些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更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生: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师根据PPT图示进行讲解。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V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勺共同克服困难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1953年开始;1955年高潮;1956年完成。60万50万40万30万20万10万1954年1955年春1955年秋从PPT右图中可看出1955年秋农业合作化达到高潮。农业合作化运动虽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