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案例《秋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一说到秋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印象和感受,你能否用一个词语、一句话、一首诗来形容一下你记忆中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二、检查预习1、请就课前预习所查字词交流,积累,识记。2、请和同学分享你课前对作者情况的查找结果。三、诵读秋天配乐范读诗歌,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指导:a.把握节奏(语速、停顿);b.读出情感(重音、语调);c、沉浸自我(忘我、陶醉)。四、感知秋天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多媒体课件显示: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五、赏读秋天1、提出问题:请品读诗歌,用“我从------中,感受到------”的句式,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温馨提示:第一条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眼、一个词、一句诗、一节诗、全诗;第二条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动作、心情、形态、景象、情景、声音、色彩、画面、结构、情感、手法……2、研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诗歌,学生圈点批注。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展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六、描绘秋天请用你的学习收获和体验,借助本诗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描绘秋天。七、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八、布置作业①写自己的秋天。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板书设计:秋天(何其芳)农家丰收图乡村秋景图霜晨归渔图热爱赞美秋少女思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