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学内容:山东人民版社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20页至21页,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查阅历史资料,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分析、整理的能力。4.通过戊戌变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教师准备:准备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搜集图片、录像资料等,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再一次以失败告终,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课件图片出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2.教师引导:深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历史,让我们走进“戊戌变法”。(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教师引领:同学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把握事情的哪些方面?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事情的几个方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2.教师引领:要了解“戊戌变法”我们要了解哪些内容?学生交流后汇报:“戊戌变法”时间、背景、人物、经过、结果等。自学指导:默读课本20页—21页的内容,并结合搜集到的戊戌变法的有关资料。完成表格。(课件展示)“戊戌变法”调查表项目内容时间背景及原因主要人物及人物相关资料经过变法内容结果我的体会6分钟后汇报学习收获1.自主学习2.小组汇报:预设1:“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所以也称“百日维新”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变法”。预设2:我们小组搜集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康有为和梁启超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教师评价:看来《马关条约》的签订是重要原因。《马关条约》条约的内容还记的吗?(学生汇报《马关条约》内容。)预设3:公车上书的内容教师补充: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而公车又是举人参加考试的代称,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活动为“公车上书”。这就是“戊戌变法”的经过。预设3: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预设4:介绍戊戌六君子师:正是因为当时这些爱国志士和顽固势力作斗争,才取得“百日维新运动”。我们通过短剧体会爱国志士同清政府顽固派抗争的场面。(大屏幕出示短剧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清政府顽固派大臣。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荣:(大声吼道):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康:(极力反驳):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翁:(十分感慨):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