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VIP免费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_第1页
1/34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_第2页
2/34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_第3页
3/34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讲课人:张三2012年5月16日题解•《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格:推究,探察。•致:获得。•题目含义:我们应该具有从探究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简介•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项目——L3实验室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间,周长27公里,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由中美等国家共同研制的阿尔法磁谱仪这是为了在外层空间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研究宇宙射线实验研制的首台太空磁谱仪。该实验由丁肇中教授主持,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1、注音:丁肇()中不知所措()2、释词: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zhàocuò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梳理结构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l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5段):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第三部分(6~12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四部分(13段):得出结论,实验精神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主旨:中国学生应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明确课文结构及基本内容阅读2-5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含义是什么?•出自《大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地田地。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阅读6-12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朗读: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明确:(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应有格物致和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