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激发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但是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所以很多学生是喜爱画画的,但由于有的老师讲课枯燥,学生听来索然无味,没有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出现了学生不喜欢美术的局面。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激趣,即:采用新鲜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兴趣是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引信,是求知的前提。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刷牙》这课时,我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初学刷牙时候的趣事和朋友一起分享。然后,我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学习刷牙时的趣事及刷牙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一幅关于刷牙的画,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认识世界的面比较窄,怎样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事物呢?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讲《泥巴真听话》一课时,我走进课堂一言不发,直接走上讲台,让手里的泥巴变出了各种形状:小鸭子、小白兔。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讨论开来:“泥巴也这么好玩?可以变出这么多形状,真听话呀。”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及时地板书出课题,并把事先准备好的泥团发给学生,然后对学生说:“我们身边可以用来创作的东西很多,今天我们手里的泥巴是多么听话啊,你想让它变成什么,它就会在你的小手里变成什么,大家不想试试吗?看看谁的泥巴最听话。”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都开始动手创作自己喜欢的物品。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桌面成了小动物园。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比如我在教《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巧用对称形》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