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施工图三、设计CD24,120330012一、设计题设计一多层工业厂房中间层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面。二、设计内容: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板的强度计算:内力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次梁强度计算:内力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主梁的强度计算: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考虑荷载不利组合;厶士构平面布置;土板的配n筋;、次丫梁配n筋^图;梁配筋图及建筑平主梁下附墙垛尺寸为370x490mm,下设柔垫200mm厚,中间混凝土柱尺寸为350x350mm。荷载:⑴、使用荷载(即可变荷载:qk=5KN/m2);⑵、楼面面层:20mm厚水泥砂浆,Y=20KN/m3⑶、钢筋混凝土楼盖自重Y二25KN/m3⑷、平顶及梁粉刷:15mm厚M5混合砂浆粉刷Y二17KN/m3,包括白石膏、喷白二度。2材料:⑴、混凝土:C20⑵、钢筋:主、次梁的主筋采用II级钢筋,其它部位采用I级钢筋。墙、柱、梁位置要求按建筑物使用要求来决定。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要按照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柱网可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板的跨度:一般在1.7---2.7m,由于实际上不易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一般将边跨布置的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次梁的跨度:一般在4.0---6.0m,较为合理是五跨,中间各跨可布置成等跨,若边跨不能与中间各跨相等,可布置略小些,但跨差不宜超过10%;主梁的跨度:一般在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2-3倍,各跨度值的设计与次梁相同。五、设计内容及步骤:一)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板、次梁、主梁截面的假定:板厚:t>60mm,一般取70-80mm次梁截面尺寸:h=(1/12-1/18)L次梁,b=(1/2-1/3)h3主梁截面尺寸:h=(1/8-1/14)L主梁,b=(1/2-1/3)h主、次梁的截面高度和宽度以50mm为模数。板的计算简图:板为多跨连续板,凡大于五跨的连续板,可按五跨连续板考虑,除边跨及第二支座处,其余按中间跨及中间支座考虑。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时:中跨:L计二L0边跨:L计二L0+h/2且<(L0+a/2)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恒载:板自重:板厚X钢筋混凝土容重x1m板带面层:面层厚X水泥砂浆容重x1m板带板底粉刷:粉刷厚x混合砂浆容重x1m板带恒载标准值:gk=X恒载设计值:g二分项系数xgk可变荷载:标准值:qk二可变荷载xlm板带4设计值:q二分项系数xqk内力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M=p(q+g)L2,据此式求各跨中及支座处弯矩配筋计算:位于次梁内各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减少20%。E有效数字取3位,力的单位为KN,M的单位为KN-m。为便于施工,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同一板带的相邻跨中及支座的钢筋宜取相同间距或整数倍。截面1B2C弯矩M(KN-m)aS二M/a1fCbh02E—aS)0.55AS二a1fCbh0gfy选用钢筋绘制板配筋图:(平面及剖面),本设计要求主筋采用弯起式(二)次梁设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计算跨度取为(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中跨:L计二L0边跨:L计二L0+a/2和L二1.025L0,二者比较取小值当(L边-L中)/L中<10%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荷载计算:(1)恒载:g由板传来:板荷载X次梁间距次梁自重:次梁宽x(次梁高-板厚)X容重次梁粉刷:厚度X净高X2X单位重恒载标准值:gk=X恒载设计值:g二分项系数xgk(2)可变荷载:设计值:q二分项系数X板上可变荷载X次梁间距6内力计算:考虑内力重分布各跨中及支座弯矩系数如下:M邙(q+g)L2配筋计算:(1)次梁跨中截面为T形截面,T形截面其受压翼缘宽度的确定方法见相关叙述,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2)内力及钢筋截面计算表格可参考下表:钢筋截面计算表格(1)剪力公式:V=a(q+g)LO(a为剪力系数,L0为净跨)(2)验算各截面: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