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地理期考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5题。1.图中海岸山脉山脉西侧山麓地带地区广泛分部的天然植被是A.雨林B.针叶林C.硬叶林D.草原2.甲处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内华达山脉冰川融水B.海岸山脉的积雪融水C.大气降水D.湖泊补给3.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000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A.250mmB.650mmC.850mmD.1000mm4.造成乙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植被分布D.地形起伏5.与图中两个山脉的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C.非洲与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6.图中abcdef表示的大洲依次是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C.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7~8题。7.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8.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2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锋面雨带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回答9~10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的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B.雨带移动影响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分配C.雨带移动的规律受气温变化的影响D.6~9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梅雨季节10.雨带推移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A.我国年降水量南北方存在差异B.形成不同类型的季风气候C.我国南北方地区同时出现旱涝灾害D.我国河流汛期自南向北加长下图是“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图中1为满洲里,2为绥芬河,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读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地形区由A到D,依次是A.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B.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地C.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小兴安岭D.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华北平原、大兴安岭12.从D到A,逐渐由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过渡为半干旱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夏季风的深入内陆B.中部的平原缺少抬升条件,降水较少C.大兴安岭海拔较高,削弱了海洋气流的影响D.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逐渐减少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13~15题。1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荒漠范围扩大D.交通线增多1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A.网状分布B.环状分布C.点状分布D.“之”字形分布1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16~17题。16.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淮海平原B.松嫩平原C.鄱阳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17.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6月~9月农作物种植玉米小麦玉米3A.旱涝、盐碱B.地形、水源C.低温、冻害D.光照、风沙2010年11月7日(立冬),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剧烈降温,东北哈尔滨降下鹅毛大雪,下图为此时“我国各地季节分布状况图”,据此回答18~19题。18.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C.各地纬度差异D.各地经度差异19.立冬时,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低纬,太阳高度大B.南岭阻挡冷空气南下C.临海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