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报告》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中的生鲜字词。2、识记作者,了解《绞刑架下的报告》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熟练地朗读课文。2、分析文章叙事语言的冷静,感受作者意志的坚强。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不,我有心”一句话的内涵,感受作者坚定的信仰。2、引导学生熟知一些杰出的偶像,培养他们进行道德行为的习惯方式。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伏契克(l903~1943):捷克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1942年被捕,1943年9月8日被希特勒匪徒杀害。他写过不少歌颂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散文、有关矿工斗争的报道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论文,最著名的是在狱中写成的长篇特写《绞刑架下的报告》(1945)。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描述了狱中难友们的坚贞不屈与团结斗争,在即将被送上绞刑架时,作者仍豪迈地宣称:“我们为了欢乐而生,为了欢乐而死?!”其临终遗言“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安否惕啊!”已成为革命者的箴言。作品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出版后己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80多种文字。二、文体知识:“报告”是一种文学体裁,内容强调真实具体。“绞刑架下的报告”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临刑之前写下的,叙述的是事件的真相,是真实可信的,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课前自测题:1.按拼音写出相应汉字。Jǐn()慎kè()守一liǔ()è()梦bīn()临fù()约脑suǐ()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济”的意思。无济于事()同舟共济()人才济济()扶危济困()3.试将文章分为四部分并说明分段的依据。课堂在线:一、梳理课文主要情节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预习检测题:1、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列举你依据的线索。2、哪些内容或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残?3、面对种种令人发指的酷刑,伏契克的表现又怎样?三、探讨重点语句:“你没有心”“呵,我有心的”中心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