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沟矿2010年08月13日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斜沟煤矿斜沟煤矿概况斜沟煤矿(包括选煤厂)是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生产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十对矿井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对矿井。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10个千万吨级矿井之一,又是承担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年产千万吨级矿井综采工作面生产系统关键技术与开采示范”项目研究任务,被省政府列为2009年重点工程和吕梁市“双百双千”项目。一、井田自然地理井田行政区划大部分隶属于兴县魏家滩镇,局部位于保德县南河沟。井田东西宽约4.5KM,南北长约22KM,面积为88.6435KM2。煤炭总资源/储量2401.18Mt,可采储量1578.45Mt,矿井建设规模15.0M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75.2a。截止2009年7月份,“三量”可采期分别为:开拓煤量14年,准备煤量4.7年,回采煤量12.6个月。井田主采煤层为8#和13#两层。8#煤层结构简单,厚度为2.23m~8.34m,平均为4.87m,岚漪河北侧煤层厚度变薄;13#煤煤层厚度为5.95m~16.68m,平均为13.88m。井田煤质为低~中灰、低硫~中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中等粘结性气煤,是良好的环保型民用及动力用煤,精煤产品是炼焦配煤的优质原料。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总体为一走向近南北、倾向西的单斜构造,倾角小于15°,一般为9°~12°。井田内断层多为小断层,倾角均较小,未发现大断层。区域陷落柱不发育,现还未发现陷落柱。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井初期确定为低瓦斯矿井。各可采煤层均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尘具有爆炸性。矿区地貌山河交错,沟壑纵横,侵蚀冲刷剧烈,地势总体为南北高中部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角寨则峁村西,海拔1254.0m,最低点位于井田中东部的岚漪河谷地,海拔924.0m,最大相对高差330.0m。井田内地表大部分被第三系上新统(N2b)和第四系上更新统(Q3m)、全新统(Q4)所覆盖。基岩仅在沟谷中出露,自东向西(包括勘探区东部外围的部分)依次出露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和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中统;中生界三叠系下统、中统;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矿区为地震多发区,最早记载的一次地震为1331年4月,地震波及全县,裂地尺余,民房倾塌甚多,尔后至2004年的600余年间共发生过地震4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5次,其强度为4.0~5.5级。《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年)》中<山西地震裂度区划图(1:400万)>确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矿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旱风大升温较快,夏季短暂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天气晴朗。据《兴县志》记载,年平均气温为8.1℃—12.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9.4℃,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2℃;极端最低气温为-29.3℃(1958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4℃(1961年6月11日),年平均太阳总幅射为559080J/cm2。全年风向以东风为主,西风次之,历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风速可达2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25mm,年最大降雨量为844.6mm(1964年),其中1967年8月20日最大降水量达104.1mm;年最小降雨量为181.1mm(1965年)其中1969年11月29日至1970年2月18日连续82天无降水,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占全年的66.2%。年平均蒸发量为2090.8mm,最大蒸发量为2541.0mm(1972年)。年平均无霜期为174d,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26日至10月13日之间,终霜一般在翌年的4月3日至4月20日之间。最大冻土深度130cm左右。矿区交通干道为兴(兴县)岚(岚县)公路和岢(岢岚)瓦(瓦塘)铁路。岢瓦铁路是晋兴公司开发兴县矿区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山西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该工程由晋兴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概算11.76亿元,实际为亿元)。铁路全长48.76公里,沿线共有桥梁38座,隧道8座,18次跨越岚漪河,占线路总长度的38%,设计运输能力为2300万吨/年的国铁Ⅱ级电气化铁路。2005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2008年9月全线贯通,2009年6月19日试运行,载有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