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3月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基于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树立组织创新观念;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建立完善支持机制等对策建议。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阶段;贸易结构中图分类号:f74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XX)04-0016-03一、文献综述针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黄满盈和邓晓红(20XX)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以及政府作用五个方面11个指标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行了分析,发现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大。张雨舟(20XX)探讨了金融服务业fdi和金融服务贸易的关系,选取了1997―20XX年的数据,应用钻石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fdi的创造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其与金融服务贸易存在互补关系,同时金融服务贸易也受到其开放程度的影响。周晓田(20XX)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贸易规模进行研究,指明了贸易壁垒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仝冰(20XX)针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主要出口经济体分析了其出口潜力以及贸易壁垒对其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贸易壁垒影响和加大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出口潜力的建议。二、发展现状(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wto官方网站数据库公布的数据同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方法一致,保险服务贸易包括跨境支付的寿险、货运第1页共6页险、其他直接保险和再保险这几类保险服务,其他金融服务贸易仅仅统计了跨境支付银行业方面的金融中介费用和证券业的有价证券交易有关的佣金。因此,文中的金融服务贸易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所统计的保险服务贸易与其他金融服务贸易的加总。本文将1979―20XX年的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2001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5亿美元增至3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7%。其原因为我国逐渐放开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地域限制,外资逐渐进入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第二阶段为2001―2006年,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外汇管理等金融服务贸易的主体部分做出了国际化承诺,并逐渐履行承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9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71%。加入wto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飞速增长,各种利好政策的制定和限制的放开,使外资在我国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我国获益越来越大,更多的利益吸引了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使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此阶段的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第三阶段为2006―20XX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从加入wto的过渡期逐渐发展到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标准相一致的阶段,此阶段的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104亿美元增至20XX年的33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1%,同期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平均增长率为20%,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在先进的社会体系和理论指导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牢牢把握住“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方针,我国资本在充分吸取外国资本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后发展壮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第四阶段为20XX年至今,从20XX年其他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差不大,表明了我国资本已经开始逐步“走出去”。20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四阶段年平均增长率没有第三阶段高,但是也远远超出第二第2页共6页阶段(详见表1)。(二)开放程度较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即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考察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图1显示的是1997―20XX年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从2002年开始稳定增长,20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呈下降趋势,但近6年来逐渐恢复。虽然仅仅根据跨境交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