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的总结和收获20XX年篇一:2016大学生活总结2016大学生活总结大学生活总结(一)转瞬光阴,似水流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作为一名毕业生,在踏上新的征程之际,总会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一段路,四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大学四年生活使我更加成熟,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无论是理论的知识还是人生的认知都使我受益匪浅。大学生活是一个自我磨练的过程。在大学时光中,若没有经过艰苦的奋斗,没有经过辛勤的付出,我们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就如同茧没有经过痛苦的挣扎而永远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河蚌没有经过砾沙的一次次磨练而永远不会孕育成晶莹高贵的珍珠一样。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大学生活美好却显短暂,回首四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思绪万千,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一)大一,新生的迷茫与探索大一,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踏进了大学,没有过多的思考,心中有的只是高考巨大压力过后的轻松,但对大学本身和专业本身并没有太多地了解与领悟。以前从未走出家乡所在的市,更别说是出省了,一路的火车坐下来到了学校更多的是想享受着传说中的大学生活,可是刚到了学校似乎觉得有点发懵,虽然学校并不是很大但是人太多了感觉有些拥挤,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感觉不是在学校像是在北京火车站,那个队排的真叫个长,虽然食堂的饭对不起这么多排队的学子。那时周围的餐馆还比较少所以整个大一我都是在食堂吃的,当然大二以后我就没进过食堂了。进学生会社团什么的是大一新生最大的冲动,我也不落后拼命的报名,在团委干了一年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工作其实是为团委服务为学校服务,跟学生就没什么关系,所以索性辞掉了,当然一年的工第1页共13页作也没白干,学到了一些到社会上会用到的东西。尤其是辞职时没考虑到时机问题过于情绪化给自己带来些许麻烦印象深刻啊,我想以后到了社会是不会再犯了。大一学习并不认真也不会应付大学考试所以大学里唯一一次挂科就发生了,但是还算老实基本不敢逃课,算是规规矩矩的进入大二。(二)大二,拨开云雾见青天大二,课程开始多起来,有些同学觉得过于枯燥乏味开始吃不消,当然我也有点上课疲倦了,开始会在课堂看金庸睡点小觉什么的,在课外的活动也不算多,但宿舍开始看余世维的讲座光碟,使我们对管理的认知对人生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也就是那时起余世维成了宿舍集体的第一个偶像。也是在刚上大二时宿舍有了两台电脑,我们也终于会用电脑做些实事了,电脑不在只是游戏机,也是影碟机和学习机。大二暑假参加了系里的社会实践,也算是第一次踏进社会走了几步,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真的学到好多,大学里总觉的知识理论很多到了社会会不大用的上,其实我们错了,我们大学的理论到了社会有时会觉的落后了,知识更新的确实太快。我们还去了一个不算大的房地产公司去实践几天,那个老总没什么文化,但是言行举止很有气质,尤其做事风格上非常有个领导者的气质,记得有一天我们去访问他,我们问问题他都是很细心很认真的一个个回答,但是过后我们才知道那时他正准备赶飞机要出国,差点就错过飞机。如果换了别人才懒得理一群毛头小子呢赶飞机才要紧。后来听说他做事有个原则,“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句人生格言也成了我以后的做事风向标。总之,大二终于是比大一成熟了,懂得多了学到的也多了。(三)大三,发现大学里的图书馆才是最美的地方大三基本上开始逃一些课了,不过并不是去网吧,大多数是换个教室看图书馆借的书,当然不是小说了(大二补过了),是经济学啊心理学啊管理学文学什么的,整个大三我都在恶补书本,因为大学前读的课外书太少懂得也太少了,就只学过国家统一教材,想想就悲哀啊。和宿舍其他人比起来差距太大了,其实大二时就开始补了不过是补的小说,大学前我居然没读过金庸的小说,被人笑掉大牙啊。大三我们宿舍开始关注的我们第2页共13页宿舍的第二个集体偶像“郎咸平”,这个人真的不得了,相当的厉害,也是他使我对奇妙的经济学感兴趣。大三还干了一件自认为是比较像大学生的事,就是去家乐福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