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转渠口中学何宗军授课时间:2006年5月25日让我们来认识古代的几位伟大思想家,记住他们的名言和宏篇巨著,共同分享他们的智慧和思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圣人“。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孔子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孟子(前372-前280),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被尊称为“亚圣”,主张施行“仁政”。《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政治言论的书,长于言辞,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蒙(今亳州市蒙城县)时思想家。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浪漫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名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荀子》为文的特点,在于“雄浑”。其学问渊博精深,所以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容诸家的气概。比如《劝学》总结了治学经验,为后世传诵宗法。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的学习目标知道文言词语知道作者观点知道阐明观点的方法我能背会课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字词:畎亩胶鬲多音字:傅说空乏行拂拂士quǎngéyuèkòngfúbì认识生字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原有的专有名词删——删除一些语气词换——将单音节实词替换为双音节词语添——添加出容易省略的主语、介词或宾语倒——倒换原句颠倒的语序积累文言文现象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喻。“衡”同“横”,梗塞,指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积累文言文现象2.一词多义:(1)拂行拂乱其所为(指违背,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2)于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在、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积累文言文现象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过失,犯错误(2)动词作名词: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国内。出,国外。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3)使动用法:1、必先苦其心志。译:使他的内心痛苦。2.劳其筋骨。译:3.饿其体肤。译:4.空乏其身。译:5.行拂乱其所为。译:6.动心忍性。译:实词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倍受穷困之苦使他的行为错乱颠倒不顺畅使他的心受到震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虚词(用法):于而从舜发于畎亩之中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而死于安乐也表顺承“然后”而后作表转折“但是、却”而死于安乐也4.特殊句式:(1)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表被动意思,被起用,被举荐。(2)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于心”“于虑”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心困”、“于虑衡”。积累文言文现象把握文章中心论点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本文最精炼、最有名,包含道理最深刻的一句话(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论证方法为了证明中心论点,开头列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