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送元二始安西VIP免费

送元二始安西_第1页
1/3
送元二始安西_第2页
2/3
送元二始安西_第3页
3/3
景泰县喜泉学区学校六年级语文教案科目:语文课题:送元二使安西科任教师:主备人毛琴琴学校审核课时第1课时主修人王钦楠上课时间月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对比法,自学法,合作法,探究法。课前预习1.通过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宝宝注上音。2.查字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3.熟读古诗,古诗表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反馈背诵。(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4)师指导读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个性修改词。(舍、朝等)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4)学生齐读古诗。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提醒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3)学生配乐齐读。五、课堂小结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谊殷切、韵味深永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布置作业1.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么?说一说,演一演。2.小练笔: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为一篇记叙文。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祝福关切期盼王维元二依依惜别2课后反思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送元二始安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