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不仅眼睛要过来,心也要过来。2.师生问好。(“老师,您好!”不要拖音,纠正两遍)一、导入:师:今日,咱们在这大约要用 50 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师: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王维。师:唐朝诗人,王维(板书)。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五年级的学生,我不重复第二遍问题,看谁刚才仔细听了。生: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先读一个字,然后停顿,再读两个字,然后再读一个字,然后再读两个字。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样的停顿。(生齐读)师:还有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生:我猜这是一首送别诗,“送”要在前面,“元二”我猜应该是一个名字,“使”和“安西”我想不能连着,因为“安西”是一个地名。师:没错,真好,这个孩子是会思考的。前面是从读的节奏上来说的,而她呢,不仅知道节奏,而且能从字词的意思上来说,了不起。别坐下,对她的发言同意吗?(师生沟通)师:“元二”指的是什么?就请你把注释一读给大家听。生(读):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在家中排行第二。什么叫排行第二,你知道吗?生:家中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二。师: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说明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生:元一师:不叫元一,叫元大,有个哥哥,而元二恰恰是个男孩,所以就元二了。如学过的古诗《别董大》,董大姓董,排行老大。二、读诗:师:“使”指名对注释生 1:使,出使。师:别坐下去,奉了谁的命令出使?生:皇帝。师:能不能不去?生:不能。师:所以能不写诗吗?不能的呀!然后读作者简介,准备。王维也曾一度——生(齐):奉使出塞师: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师:安西,都知道,是一个——生(齐):地名师:去过安西的举手生(齐):没有师:咱们一起看。(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成为——生(齐):安西师:对,所以,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生(齐):渭城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唐人相送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