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三角形分类课时:1教学准备: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基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教学反思:学生在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概念。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效果比较好。6、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1、第28页第1题。2、猜三角形。3、画三角形。(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拓展:维恩图。三角形内角和课时:1教学准备:三角形、量角器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基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2、你发现了什么?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三、巩固与应用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2、第32页练一练1。3、第2题。4、实践活动。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教学反思:一开始上课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接近180度。提醒学生注意测量时有误差。接下来通过撕拼、折叠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3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本课是在对三角形直观和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归纳来研究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两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并能用这一特性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流程:流程1:由路线图抽象出三角形,揭示课题流程2:组织小组活动流程3:研究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流程4: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流程5:揭示结论流程6: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流程7:挑战三星级题流程8:挑战五星级题流程9:应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流程10:全课总结第一段:呈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