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朱光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整体感知初读正音青荇(хìng)似似的(shì)似乎(sì)长篙(gāo)蓬蒿(hāo)漫溯(sù)朔望(shùo)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节奏品味语言赏析意境品读思考这是一首离别诗,徐志摩的诗跟古代的离别诗词,在离别的对象上有何差别?你最喜欢的诗节是哪一节?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讨论准确把握情感悟读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请思考每一节中感情的变化。思考深入探究诗人除了表达对母校的不舍之情之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在康橋才開始寫詩。1923年與胡適、梁實秋等組織“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1931年死於飛機失事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秋》,日记《爱眉小札》。“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一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胡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BertrandRussel(1872-1970)《自由之路》《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吸烟与文化》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果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着陶渊明的动人幻想,那么,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着徐志摩的美好理想,这是他现实中的桃花源。康桥——诗人一切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是诗人理想王国的象征。《再别康桥》——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康桥理想的告别曲。总结全诗⑴鉴赏方法:炼字,修辞,情景交融,知人论世。⑵诗歌情感:诗人美好生活的悼亡曲,康桥理想的告别曲⑶诗歌三美:音乐美,节奏轻盈,音韵和谐;建筑美,句式整齐、讲究造型;绘画美,色彩绚丽、画面生动。诵读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密甜的/忧愁——沙扬娜拉!一九二四年七月作拓展阅读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