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VIP免费

浅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_第1页
1/2
浅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_第2页
2/2
浅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是缺乏自主自信。具体表现为:(1)、求知欲不强,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2)、缺少主见,盲从别人,有畏难情绪,遇到一点困难就寻求帮助。(3)、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4)、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做错题挨批评。(5)、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6)、成绩不如意就有厌学倾向,甚至想辍学(二)、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二是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1)、学习态度马虎,敷衍了事;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2)、学习缺乏上进心、懒惰;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并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家庭作业怕做、不做等。(3)、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厌恶上学甚至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三)、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三是溺爱与缺爱的矛盾心理。具体表现为:(1)、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极度渴求父母至亲的关爱心理。(2)、因长期受到隔代教育的溺爱,个性心理发展变得更加固执、好强和偏颇。(3)、由于农村社交活动范围相对狭小,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诱骗和教唆。(四)、如何应对方法:一是各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也就是常说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位人,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二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很多学生怕动脑,自觉性差,特别是部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都十分困难,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数量的增多,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隔代教育问题暴露出种种弊端。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三是,农村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自卑心理与个性特点的原因,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受教师素质、学习兴趣、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养成教育宣传力度,努力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