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张扬学生个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中……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巨大挑战,它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张扬学生个性。新教材试行一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现将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广大同仁。一、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孩子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过去几十年的教学,很多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翅膀均被应试教育的枷索折断了。面对意境优美,气势恢弘的诗歌、散文,学生已丧失了审美的眼睛,有的只是对这些精美文章去离破碎的理解,生搬硬套的翻译。“一朵花上能看见春天”已成了古人离奇的想象。新课标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这样,课堂上不再满堂灌了。学生有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思维更为活跃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语文便更具有了灵性和活力。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张扬,显出灵动的智慧的火花。二、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思维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便会空前高涨,就此,有教师认为“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如教学《生命生命》时,我讲到对生命的珍爱这个主题,立即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杏林子身患残疾,那她当初有没有想到过死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所选的动植物都是弱小的代表,这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写照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并鼓励他们,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结果课余不少学生泡进了图书室和微机室,搜集到了大量资料,很快弄清了这个问题。三、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新课标理念下,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与学生的真正对话交流,还需教师放开手脚,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各自的积累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在某个问题上可能会存在很多意见和分岐。这时,教师不妨把判断的权力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争论去追根求源,真正读懂,读透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