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日本》谈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二、设计思路本课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抢答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充分利用地图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况、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日本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指出其领土组成;②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并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③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②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③通过对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习惯,并强调学生的邻土意识;②加强学生的防灾意识。五、教学重点1.日本的位置和领土范围;2.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六、教学难点1.日本气候的特点及地区差异;2.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呈现富士山、穿和服的女子、相扑运动员、动漫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图片。欣赏完这些美景,同学们应该知道我们今天环球旅行的目的地了?【过渡】这个自古至今都与我们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日本知多少?”①日本在哪儿?离我们中国有多远?②日本的自然环境有何特点?③日本为什么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一、东亚岛国【学生活动】探究一:读世界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1.日本位于哪个大洲?(亚洲)在亚洲的哪儿?西亚or南亚or?2.日本是内陆国or临海过or?(岛国)那么,是位于哪个海洋上的岛国?(太平洋)它在太平洋的哪个方位?3.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4.日本的纬度位置如何?因此位于哪一个温度带?探究二:读日本地图,看看“小日本”到底有多“小”?1.找出组成日本领土的四大岛。其中哪一个面积最大?2.找到朝鲜海峡、津轻海峡、东京湾、濑户内海。3.日本的海岸线有何特点?小结:日本领土由四大岛及及其周围的一些小岛组成,虽然其面积仅为37.8万平方千米(我国云南省的面积为39.4万平方千米;甘肃省的面积为45万平方千米),但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3万千米(我国是1.8万千米),因此有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