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中招思想品德试题分析一、试卷赏析㈠关注社会热点,正确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分析近三年试题,不难发现试卷处处留下了鲜活的时代痕迹。一(1)从国家、社会生活角度来看:有祖国之美、伟大进程,中国风采,总书记2014春天欧洲之行、五四青年节习总北大座谈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日关系安培言行、中国梦、强军梦、钓鱼岛问题、科技、农业科技、新消法的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从学生角度来看:有中学生“炫富”“炫父”,露天烧烤,家风,青春之我创建青春国家,青春民族、鸟叔、苹果产品、汉字拼写、为美丽中国做贡献,试卷都精心选材,反映时代热点,唱响时代强音。二(2)试卷中的热点问题重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引领。例如(14)8题对待“新疆暴力”民族分裂势力先强调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筑牢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要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第10题面对生活中的“炫富”“炫父”,引领学生做有志气的人,既不“炫富”也不“炫父”,要炫个人的良好出色的表现、个人的优异成绩。14年第12题面对尖锐的中日关系、屈辱的甲午历史,(13)2提到的东南南沙群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引导青年一代,清醒认识,爱我中华,维护主权,实现民族复兴,圆我强军梦,不回避重大时政热点,在各种价值观争议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㈡突出思想性,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试卷在对学生进行精神引领方面匠心独运,几乎每道题都看重考察学生的个人见解。13题③“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你有何打算?12题②甲午耻辱不能忘!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谈谈你的主张。③民族复兴我有责!实现强军梦,你能做些什么?11题②建设“四个河南”,我们怎样凝聚强大精神动力?10题②作为有志气的中学生,既不“炫富”也不“炫父”,我们应该“炫”什么?9题如何给建筑、社区命名?8题新疆问题应该怎么办?。。。。。。。。㈢体现河南特色,展现河南良好的精神风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是本学科命题的又一显著特征。17题清华教授施一公弃美归国;10题群众路线学习的楷模焦裕禄、大爱仁医98岁胡佩兰;11题中原崛起、中原梦、四个河南腾飞梦,13年第7题,中原好儿女,河南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13题中国梦,中原梦㈣强化综合,内涵丰富多彩本次试卷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考查内容的全面性。试题涵盖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内容,对学科主干知识进行精心整合,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热点,从国际到国内,从国家主席到中学生个人,充分体现了“社会大教材,生活大课堂”的命题理念。2、试题体现了学科交叉,具有一定的综合性,14体现更为突出,首先试题设置在语言表述上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排比、对仗语句随处可见。其次,在考查知识上,不是单纯考察思想品德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的考查与历史、语文等学科糅合在一起。如:活动与探索12题“⑴历史倒车不容开!请你对安倍政府的言行发表评论。⑵甲午耻辱不能忘!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请谈谈你的主张。⑵既不‘炫富’也不‘炫父’,我们应该‘炫’什么?活动与探索第13题“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滋养。试举两例。”这些语言比较含蓄,需要培养文化底蕴,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感悟”、“炫”、“大手笔”、“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滋养”等这些关键性词语、语句的含义,就无从正确答题。由此可见,这套试卷要答出好成绩,不仅要学好本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兼备一定的语文功底和历史知识。总之,14年试题承前启后,继承之前考试特点,有增加新的元素,既考查书本,有考查学生文化底蕴,又考时政,难度增大了。但同时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更符合学科特点,没有思想、知识面不宽、人文底蕴不厚的学生是拿不了高分的。教学工作打算1、加大“双基”落实新课标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但是并不是没有学科逻辑,并不是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仍是支撑学科确立的两大根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