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学案新人教版——以洪灾为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洪灾的成因。【学习难点】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认识,增强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基础梳理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对和的事件。2.常见的灾种:气象灾害: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的。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是的现象。2.洪灾1)概念:洪水或冲垮河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直接损失:、伤亡等方面的损失。2)危害间接损失: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的停止和。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是:、。2.洪水的成因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破坏植被地质因素:2)人为因素大规模流域和河道状况:建筑物探究活动1:分析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形成的影响项目因素影响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河道排水速度通畅程度四、洪灾的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问题:植物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属于哪种措施?探究活动2: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3:分析云南多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巩固练习】1.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A.地域辽阔B.地形复杂C.夏季风强弱变化大D.台风的影响2.下列气象灾害中,在我国危害范围最广的是()A.干旱、洪涝B.干热风C.台风D.寒潮我国西南地区的川、滇、黔界交界地区形成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3.造成该地区灾害系统的原因有()A.该地区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坏严重B.干湿季不分明,但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突发C.人类活动大肆砍伐森林是该地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D.滑坡导致地壳产生强烈的振动,产生地震,加上多暴雨,进而形成泥石流4.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A.地面坡度B.土壤含水率C.植被覆盖率D.河谷的顺直程度5.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植被D.河道7.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的危害较小B.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但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C.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大致呈下降的趋势D.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来气候异常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B.围湖造田C.蓄洪泄洪D.修建水库9.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实行防洪保险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10.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B.火山爆发C.泥石流D.暴雨洪涝13.读我国旱灾出现频率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我国旱灾出现频次最大的三个地区是___、___、___。(2)下列人类活动可导致此类灾害危害加剧的是: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围湖造田;③滥砍滥伐;④开垦草原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兴修水库B.节约用水C.防止水污染D.跨流域调水(4)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是()①地震②洪涝③干旱④寒潮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综合题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