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问题导引1.列举正面战场的五次重大战役,分别指出各战役的时间、战况、影响;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的背景、状况、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论持久战》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的表现和影响;“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和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政治军事经济措施及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1941年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中共七大的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正面战场的抗战时间战役概况影响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日军占领上海,结束粉碎了日军“__三个月亡华__”的狂妄企图1937年9月太原会战日军逼近山西__太原__;八路军参加忻口会战,取得__平型关大捷__。11月初,太原失守忻口会战历时1个多月,是抗战初期__华北战场__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938年1~5月徐州会战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__徐州会战__。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1万余人,取得__台儿庄大捷__来中国军队__正面战场__取得的最大胜利1938年6月~10月下旬武汉会战武汉沦陷,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__战略相持__阶段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论持久战》的发表(1)时间地点:1938年6月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持久作战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3)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3.沿海工业和高校的西迁(1)背景:我国的国家力量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内迁: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西南__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开辟敌后战场(1)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__华北__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__百团大战__”,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2.打退反共高潮(1)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皖南事变__”。(2)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3.边区建设(1)根据地实行__减租减息__政策,建设成效显著。(2)以__延安__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__大生产__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__三三制__”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3)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__陕甘宁边区__,实行民主选举。【概念阐释】(历史解释)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