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教学评价量规表学校任课教师时间课题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素等级分值评价得分ABC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设计合理。7543教学对象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7543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无科学性错误754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科学合理,设计必要的交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754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知识衔接自然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学法指导措施,课堂信息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应变能力强评价意见中肯且有激励作用,能给学生创设二次评价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7543教学媒体媒体选择恰当,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切入点,资源组织恰当、丰富、有层次、有个性,信息技术使用层次高7543教学评价评价指标设计合理,便于及时收集、调控、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培养多维能力,自主形成情感。7543教师素质教态自然,语言表述清楚,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仪表端庄大方;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书写规范.7543教学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法上有所收获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掌握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7543问题课件制作科学性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内容呈现的结构应能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满足教学要求;素材选用得当,表现方式简捷合理。9765技术性呈现方式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学习进度可控、学习路径可选、交互参数可调;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响应及时、播放流畅;资源链接方便、快捷;操作简便、符合习惯,交互标志明显;导航、检索、帮助要方便合理。9765艺术性构图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语言简洁、生动、文字清晰、字体恰当、版式规范;视乡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同步、有感染力。9765创造性设计:立意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技术:应用新技术使用恰到好处。10865总分:10090-100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总分:二、总体评价综述我们认真观看了这一堂课的听讲,感觉受益匪浅,讲课的老师都精心准备,认真授课,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然后我们根据评价量规表,从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两方面对该堂课进行了定量评价。我们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优点:1.授课内容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都能从新课标出发,确立三维目标,确定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大多数课上,学生面前不再是教科书一本,基本上都有阅读笔记摆放。3.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愉快,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在瞬间闪现,许多课堂学生的恍然一悟就是最好的注解。5.从课堂上展现的作品来看,我们看到了学生身上的潜质,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良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