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案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一、设计理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愿望,不断唤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情感、思维、动作多维度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二、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设计思路如下:1、确立主题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和“活动与探究”两个部分组成。2、教学内容的选材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本单元书上的内容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提到了几个地区的民歌,少数民族的音乐除了民歌外,他们的民间歌舞、各民族的乐器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因此,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外,我还补充介绍了具有草原风格的乐器马头琴;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新疆“十二木卡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多彩的新疆、藏族、西南少数民族歌舞音乐。3、教学思想的体现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与各民族语言文化、地理环境、生活习俗是密切相关的。音乐的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准又是建立在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要素上的,因此,本课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围绕感受、欣赏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力求凸现音乐与文化、风格与表现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重视互动与讨论,然后根据音乐的有关要素,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4、活动与探究探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倡导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动员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表演计划,让他们在课前搜集关于本课的少数民族资料,在课堂上做简单的交流;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使他们更加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五、教学准备1、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