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设计幸福小学裴丛波《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季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盛夏的乡村特有的“麦哨”为题,富有诗意。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生活在这种天然娱乐场所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麦哨”吗?师:(出示实物,试吹)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盛夏的农村,大片大片的麦子成熟了,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他们用麦杆做成哨子,“呜卟,呜卟”地吹着……请大家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这“麦哨”作为课文的题目呢?师:是呀,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题目取得好,能给整篇文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4课《麦哨》这篇课文,重温童年那久违的快乐。(师板书课题:24*麦哨)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新词,湖畔兜肚擎起包裹撩起嚼嚼吮吮麦秆乐谱剥开麦穗儿直沁肺腑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穗、嚼”等字读音,写好“兜、裹、嚼”等字。2.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3.生汇报预设①乡村孩子非常可爱,非常快乐。②乡村景色美丽。③乡村孩子生活天地广阔、自由自在。④乡村孩子的情感纯朴。……师:乡村孩子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都是那样美好!三、深入课文,品味语言师:童年是那甘甜清凉的“茅茅针”、柔美的“麦哨”……让我们走进文中去感受。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特别的美的部分,试着读一读,并说说美在哪里?完成读书卡(生长时间默读)师:好吧。我们开始交流。预设:句①:“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很形象,突出孩子们的欢喜。师指导朗读该句。句②: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我觉得这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色彩鲜艳的农家风光世界。我觉得它写出了即将获得丰收的喜悦景象。)(指名反复读)()谢了,结出了();()花谢了,长出了小();()谢了,结出了()。句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这里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把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是农村特有的运动场。)(师指导朗读,重点词放在“强”、“简直”与“天然”等词上,语气由轻柔到重读,要读出草地柔软,又要读出后半句的赞叹)句4:“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句.......小结:乡村孩子的聪明、可爱,乡村的优美田园风光,乡村孩子无拘无束的生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还有什么,是我们刚才不了解到的呢?四、研读首尾、感受写法师:课文出现几次“麦哨”?师:我们课文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麦哨,你认为这样处理好吗?预设好。这是与课文开头呼应,再次突出孩子们的欢乐。师:对!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