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高中历史《15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2)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_______制度。(4)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1)标志: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3.内容(1)提倡______与______,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2.传播(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________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4)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5)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选择题1.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宣称“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表明当时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2.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3.“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种语体和风格的诗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新中国建立初期4.“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整风运动5.下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画面中的妇女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影响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作为每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8.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题号12345678答案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