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幕藩体制(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2.等级制度(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都是世袭的。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2.下级武士的转化(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三、西南强藩的改革1.原因(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1837年,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米骚动”规模最大。幕府的专制统治已处在“四面楚歌”之中了。(2)西南各藩虽地处偏远,但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势力较强,下级武士参与了藩政,主张进行改革。(3)大盐平八郎起义为西南诸藩敲响了警钟,西南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鉴于幕府的腐败无能,开始了寻求自强的改革。2.内容:藩财政公开;广求人才;减免租税;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奖励西学,创办西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采用西式武器和西式练兵方法,等等。3.作用: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使长期以来就与幕府貌合神离的西南诸藩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主力。四、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1.背景:为防止外部势力入侵,1633年,幕府发布“锁国令”,关闭了日本的大门,只允许中国、荷兰等国在长崎同日本进行贸易。2.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率领舰队到达日本江户,要求缔结商约,并以武力相威胁。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条约规定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口岸,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2)1858年,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增开神奈川(今横滨)、长崎、新潟、兵库(今神户)四港及大阪、江户两城市;给予美国领事裁判权和议定关税权;给予外国人在开放地区永久居住和自由贸易权。英、俄、法、荷也与日本签订了同样的条约。[深度认知]“佩里扣关”是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佩里扣关”后,《日美亲善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社会危机加剧。3.影响:西方的廉价商品潮水般地涌进日本市场,日本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投降卖国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出误区]要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外国侵略对日本社会产生的破坏性、灾难性后果,同时也要看到它对日本近代社会所起的客观促进性、发展性的作用,另外,区别二者的不同作用,联系此后日本的崛起,认识到外国侵略客观上成了明治维新的“催化剂”。1.幕府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维护了其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