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重点:掌握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及其特点;郡县制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2.难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作用。教材整理1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①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②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兼并战争使众多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2)战国时期①战国中期以后,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②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进行变革。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2.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秦朝疆域图”,思考: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提示】(1)秦朝疆域面积辽阔,北起辽东,南至象郡,西起临洮,东到大海。(2)秦朝在全国许多地方设郡,说明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3)秦在北方修筑长城,有效地保卫了中原地区,防止匈奴的南下侵扰。教材整理2“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皇帝制度(1)创制: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改称“皇帝”,创制了皇帝制度。(2)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三公职位职责关系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互相牵制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互不相属(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3)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误区警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是同一个概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包括军权、财权、行政权;中央集权则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其特点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教材整理3废分封,置郡县1.郡县制度(1)推行:秦统一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2)内容①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②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③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作用: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2.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3.法律秦法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4.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3)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误区警示]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并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是皇帝任命的,而分封制下,受封者的爵位和领地是世袭的,所以,正确的说法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2.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实行皇位世袭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3.秦朝通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的有效管理,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探究点一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史料解读史料一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在信息困难的农耕时代有效地保障了地域国家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广大地域上的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注意省略号后的关键信息“保障了……”“促进了……”史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取关键信息“皆决于”“天子独……”概括其特征。【史料应用】(1)史料一认为君主专制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史料一认为君主专制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