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研《不倒翁与小娃娃》之第二研反思李斯雯在上一次张老师第一研的基础上,我做了一点思考和改变,希望能够更好的结合目标,新颖的活动设计能够更被孩子接受和喜爱!总结上一次活动的经验,组织音乐活动的目的在于孩子能够根据音乐自由表达自己的快乐,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所以,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导入部分借用两种歌曲,通过不同的形式唱出来,让孩子表达节奏的快和慢,音调的高与低。但是这一点其实对于表达音乐的快和慢并不明显,老师们给与我的建议:可以给与原音乐的渲染,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并不是由老师唱出来,因为音乐和教师的歌唱不同,教师可以控制音调和音色,音乐不是。接下去,分段听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肢体和语言的表达。在这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展示的程度还不够,小娃娃和不倒翁两个人物的形象通过肢体的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这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最后,孩子们之间的群舞和结伴舞蹈,表现形式也比较单一。规则意识也不够,老师们给的建议是:可以先给孩子们提好要求后再让孩子表现,让孩子心里有规则。最后一个环节是乐器演奏,这个环节重在给孩子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掌握节奏,了解音乐结构再进行表现但是这个环节老师们给的建议:可以画图谱,幼儿能够更清晰的掌握音乐的ABA结构。而且,因为前面对音乐的掌握度不够,造成这个环节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很有收获,对于音乐活动的开展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希望以后能够更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