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案【命题分析】近几年高考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如温室大棚生产、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等。2.结合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图考查温压或风压关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重点和常考点。3.对于气压带、风带的直接考查相对较少。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常以结合火山灰的影响和企业分布图的形式来考查,气压带的移动规律主要结合气候类型来考查。对于气候类型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重点。4.以洪水灾害、沙尘暴、强冷空气、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为切入点,对常见天气系统进行考查是最主要的命题方式。5.对于气候类型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重点。通常结合各种气候统计图表、热点区域图,来考查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影响因素。6.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成为近几年高考的热点。结合各种统计图表和资料来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命题角度。【备考策略】1.针对大气受热过程,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形成分析昼夜温差的思路,掌握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以上原理、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玻璃温室水库建设、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及其影响。2.对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分布范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可结合气压带盛行上升还是下沉气流,风带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还是由陆地吹向海洋来理解其对降水的影响。在复习气候类型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要根据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其分布规律,然后要全面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要素最后要熟悉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思路。3.关于常见的天气系统,复习时在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特征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台风、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与危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复习时可借助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新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掌握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采取的措施。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高考目标导航】最新考纲特别关注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结合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图考查温压或风压关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等压面的判读【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A()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B()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造成高低纬度间的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要点透析】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白天大气的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昼夜温差。(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昼夜温差,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陆地。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积累等。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1)海陆风三、等压面的判读1.判读气压的高低判断气压高低的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