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对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君安希望小学尚德国小学教育历来以学科课程教学为主要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单一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国家提出了开展活动课程教育的要求,活动课以其内容的趣味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以知识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产生着重要作用。一、扩展认知领域,培养认识能力学科课程教育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来编排,因而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除教好书本知识外,不可能讲授太多的书本以外的知识。而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如果我们有计划地培训学生的爱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教育,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爱好,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天文、计算机等知识,虽然在一些小学教科书中提及到,但都讲得比较浅显,仅仅是一般的常识性介绍。如果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实践,则易于发展学生的学生热情,获得较多的知识。显而易见,活动课能弥补学利·课程教育的不足,能扩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认知能力。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种积极思考过程,靠外部施加压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积极地思考才能实现,有了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学科课程里的许多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理解不深,掌握不全,也就很难对书本知识产生兴趣。而活动课程与学科知识的结合性教育,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以其课内外有机联系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实践和操作,巩固了学科课程知识,发展了认识和技能,求知欲得到了较好的开拓。例如,计算机活动课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知识,如果数学基础不好,则很难掌握其操作和运用,通过计算机活动课的教学,使学生将教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了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三、实践操作,发展动手能力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但是从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培养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有部分内容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课来进行教学,如测量地积,收集数据作统计等。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项目更能促使学生增强新鲜感和好奇心,如摄影、无线电、航模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如果只看别人操作,是永远学不会。虽然摄影、航模等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动,但是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都要不断摸索才能掌握。在天文活动课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望远镜既增强了对天文知识的认识,又发展了动手能力。从活动课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活动,通过实际的操作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四、学习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活动课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好奇,在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呢?这就要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判断、推理、归纳和概括来解决。这显然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活动课许多项目都是建立在客观的实体之上的,学生可以利用感观,对客观事物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反复地操作、思维在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思维方法。如:参加计算机活动课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除熟悉了—般的操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一些汁算机运算的原理。在用汁算机解数学题的活动中,学生们很容易认识到逻辑过程的重要性。因为每—步计算都要打根有据,如果输入的数据错了,或者运算的方法不对,则其结果就会有错误,这就与我们平时做数学题——样,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需要有正确的解题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活动课对小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的。总之,活动课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它不但可以扩展学生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活动课教育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