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渝北区花园小学刘繁超一、学情分析:本期新接3.3班,共有学生60人。正在逐渐熟悉学生的情况。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升到中段的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地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有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养成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基本语文素质是重中之重。总之,据我的观察了解,本班是具有一定潜力的,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教材分析(主要教学内容、编排体系及其特点):“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是西师大版教材的鲜明特色本册共有36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6篇,略读课文7篇。教材设计了七个单元主题,它们依次是:走进儿童世界、祖国风光美、人与自然、高尚美好的情感、璀璨的传统文化、智慧人生、祥和人生。每个主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在文中用红色拼音标注,随课文出现的不要求默写的生字用黑色拼音标注),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写的字。全册书要求认识会写232个字。每个“积累与运用”由八个栏目组成。:“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开心一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三、新课程标准中段教学要求: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2.会写232个汉字。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2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四、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读,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重要词语和难点句子的意思。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6.以读写日记为突破口,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有条理。五、阅读教学中的自主互助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里强调的就是自主创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