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亚丽一、什麽是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和完全安宁。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职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个性的完整、和谐,能适应社会。(刘维良,2000)心理健康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4、行为正常,自我协调5.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三)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分1、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如果将人的精神正常比作白色,将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麽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岳晓东,1998)“灰色区”概念示意图各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之和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之和纯白浅灰深灰纯黑特点健康人格由生活压力产生的心理冲突变态人格精神病自信心强一般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适应力强服务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精神医师社会工作者工作模式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说明:大多数人会在某个时期或某个心理方面出现“浅灰色区”的问题,是正常人的正常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及心理咨询解决问题;“深灰色区”指种种人格异常、神经症等,需要依靠有医学背景的心理治疗师做较长时期的治疗工作;精神病是精神不健康的极端,与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根本区别,在人群中是极少数。2、心理不健康者的主要特点▲痛苦感▲心理――生理机能紊乱▲焦虑感▲我向关注▲异常心理固着▲意识域狭窄二、什麽是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二)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人目的:提高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1、联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心理健康—凡人德育---君子基本职能相同—育人内容有共同之处渠道有共同之处2.区别:理论基础有区别具体目标有区别方法有区别内容有区别应该怎么做-------知道怎么做(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2、从当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看,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3、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成长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内容和途径(一)一般内容1、培养儿童对学习生活的适应,学会学习2、促进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使儿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性格特点4、帮助儿童认识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5、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正常的行为6、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性健康教育7、对儿童的升学、择业作必要的心理辅导(二)实施途径1、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个别心理辅导4、小组心理辅导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3、学校、教师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4、教师资培训工作受到了重视5、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有我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6、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二)存在的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2、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3、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4、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5、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孤立化倾向(三)发展趋势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2、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年龄阶段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