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汇报材料被媒体誉为“中国幸福村”的永联村,隶属xx市南丰镇,连续两次被树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是XX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济发展指数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中位列前三名。全村面积10.5平方公里,拥有77个村民小组,10426名村民。20XX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80亿元、利税16亿元,村年可支配收入达77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1586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永联全村96%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6%的土地实现了集中流转,96%的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6%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保障,全村基本实现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和收入方式多元化,绘就了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中国农村现代画卷。近两年,时任XX省委书记梁保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等领导相继到永联视察工作。2000年5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20XX年6月,现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先后听取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同志的工作汇报,对永联村建设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永联村十分重视国家生态村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村民环保意识增强。集中居住到小区农民公寓楼的村民,刚搬进新家时,没有改掉农村家前屋后种菜的习惯,常常把靠近自家的草坪挖掉种葱种蒜,个别住在楼上的村民看到楼下没有行人便随手将垃圾扔出窗外。随着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推进,村民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小区内环境整洁、处处绿意盎然,不讲环保的陋习逐步得到控制,真正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2、居住环境更加优美。永联村民居住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富有江南传统特色的永联小镇,建筑高低错落、疏朗有致,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建设了幼儿园、医院、农贸市场、超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与之相临的是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村民陶冶身心、第1页共7页休闲养心提供了良好去处。3、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永联经济以工业为龙头,同时发展苗木经济、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村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局面,建有4000亩苗木基地、3000亩粮食生产基地、200亩鲜切花生产基地。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服务业,发展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和以江南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依托临江近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江鲜餐饮品牌,“吃江鲜,到永联”的氛围已初步形成。4、村民生活和谐幸福。居住在永联的村民,过着居者有其屋,勤者有其业,少者有其学,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的安居乐业生活,享受着城市市民也不易享受到的文化大餐。村民能够在文化活动中心、永联戏楼等文化活动场所免费观看尚长荣、姜昆、黄宏、于魁智、李胜素、张克等名家大腕演出20XX年永联还开展“万名村民看世博”活动,让村民更真切的感受到“城乡一体化,农民更幸福”的含义。永联村创建国家生态村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一、意识先行,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创建的舆论氛围。生态村的创建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群众是创建工作的最终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创建力量。我村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十分注重宣传舆论工作。村党委利用报刊、网站、短信平台、电子大屏幕、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强生态村创建的宣传教育,利用《永联村讯》、《永钢人》内刊向村民职工进行《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节能新技术、工艺、新成果的宣传教育,利用社区宣传橱窗开展“绿化对环境的好处”、“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白色污染的危害”等环保知识宣传,让村民了解生态村创建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在村民职工中,开展“我为永钢献一策”、“节能减排,人人参与”等环保系列活动,引导村民树立生态理念;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加环保工作、能源管理等学习培训,开展环保图片展及村民环保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广大村民的环保认识水平;严禁在钢村超市、永联卫生院、职工食堂等公共场所使用一次第2页共7页性塑料袋、发泡塑料餐具,向广大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