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图片反映了苏俄某一时期农民上缴全部余粮,对这一事件正确的评述是()A.苏俄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取得了内外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D.确立了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2.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4.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绝对优势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5.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自由放任6.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拣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为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C.推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下图是苏俄(联)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片理解正确的是()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8.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A.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D.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9.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比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更为先进B.苏联开创了独特的国民经济发展之路C.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D.政府干预下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复苏进程缓慢10.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C.实施五年计划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1.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