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与黄鹂鸟》说课江陵县熊河镇小学万玉平一、说教材《蜗牛与黄鹂鸟》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歌曲。这首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台湾校园民谣。歌词与音乐融合中,透露着浓郁的乡间情趣及地方风格。歌曲的拍子为2/4拍。最典型的节奏短句为:×××××××××;而结束句是在这个基本句型上的展开与延伸,表现蜗牛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可以成功的信心与精神。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定的:1、通过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导学生有表情地做动作(模仿蜗牛与黄鹂鸟)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2、学会在老师给予的节奏型及拍号上创编节奏谱。3、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像蜗牛一样具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信心与进取精神。为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落在有表情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上,将教学难点放在有表情地做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时我针对儿童特点,重点采用以下教法:1、听唱教学法教师通过录音、范唱、范奏、示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2、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产生身临其境之感。3、律动教学法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地协调动作,不仅是用身体去感受音乐,而是用心灵去感受音乐节奏的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我主要采用如下学法:1、创作法: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创设情境。2、自主学习法:呈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三、说过程(一)创设音乐氛围师生用音乐的形式互相问好,创设音乐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二)体验音乐形象1、出示六种节奏型。2、指名拍、跟拍,并指定节奏角色扮演者。3、猜谜:教师用响板打节奏,让学生猜谜。师:姓牛不是牛,头上未长角,说他力气小,背着房子跑。(谜底:蜗牛)提问:你们能说说你见过的蜗牛的样子吗?请学生模仿蜗牛走路。4、从六种节奏型中选择合适的为蜗牛伴奏。5、创编一条宽松的节奏谱。×·×××××××6、播放课件。师: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课件里飞出一只黄鹂鸟,请学生通过观察其特征,模仿黄鹂鸟飞的样子。7、请大家再为黄鹂鸟挑选合适的节奏型。8、创编一条紧密的节奏谱。××××××××××××××××××9、师打响板用创编的节奏谱读歌词。(三)、感受音乐内容1、导入。师:今天呀,小蜗牛和小黄鹂鸟在树林里遇到了,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听……(播放歌曲)2、请学生简述歌词,教师总结。(用响板打节奏)师边读歌词课件展示相应的画面。3、分角色扮演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根据角色的不同,带上头饰按照歌词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4、播放歌曲,再次聆听。(四)、深情演唱歌曲。1、模唱歌曲。跟着伴奏哼唱歌曲。2、采用听唱教学法,边听边想象两种动物的神态,鼓励他们大胆模仿、表演,在听中动。3、跟着音乐演唱。引导学生一边律动一边演唱。(五)、合作创编表演。1、表现歌曲,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葡萄树、叶、棚架等造型,表演蜗牛、黄鹂鸟……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创编。2、情景再现,师生互动合作表演,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舞蹈边演唱歌曲。(六)、总结拓展延伸1、师结:多么可爱的蜗牛和黄鹂鸟,只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像蜗牛那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的。2、最后,请同学们想想,蜗牛有没有吃到葡萄,当它再遇到黄鹂鸟的时候,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创编一个秋天的《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四、说效果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潜能,使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得到了发展,创作、唱歌、表演等方面均有所收获,学生上这样的的课兴趣深厚,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之中,并表现出了艺术的创造性,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