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新课程实验级装备管理业务培训体会王秀萍随着新课程的层层推进,人们对新课程理念及体现这一理念的教材的研究及反思也逐渐深入,一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在中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实施方面就存在较多问题。一.中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演示实验“一统天下”的局面。即教师基本上只用演示实验这一种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再者,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的现象也普遍从在。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来就弱,如果实验教学依然不能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和初步的正确化学观的建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使得各地花大力气建设起来的实验室的功能被弱化,造成了实验资源的严重浪费,已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有关精神理念.2原因分析2.1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界定模糊演示实验一般在教室里进行,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在讲台上展示一遍,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参与到实验中来;而分组实验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两三个人一组进行实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亲身体会物质的特性和现象,同时训练实验操作技能。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各校实验室的硬软件也都是以此模式为基础建设起来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将实验教学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取消了这一区分。这使得学校教学组织上缺乏工作分配的依据。在中学,实验教师与课任教师相互独立,以往都是依据课本或大纲的划分来配合工作。2.2教师对“探究实验”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所有课本上的实验都应以探究的思路进行教学,都应体现完整的探究过程。而探究实验本身呈现出来的大型化,复杂性,方案的多样性,耗时长等特点,又使得实验准备困难加大,占用课时多等。2.3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实验对知识验证性的价值和对概念及兴趣形成性的功能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性地位。将“科学探究”实验理念与实验的验证性、形成性作用对立起来。2.4实验能力的考察评价手段单一纸笔测试注重思维的抽象性,难以考察到实际动手能力,这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解题思路(探究实验试题)”的训练这一“捷径”达成在纸笔考试中实验题得分的目的。2.5课时安排紧张根据现行教材授课计划的安排,高一一学年学完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这部分的内容集中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占到高考内容的80%左右,内容重要且多,而课时每周只有二点五节。在这样的矛盾下课任老师只有牺牲实验的时间,尤其是耗时的学生分组实验了。3.应对策略及依据新课程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是加强了而不是减弱了。“科学探究”不仅是某些实验在内容和方法及教学目标上的变化,更是整个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学习方式和认知思维的革命,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变革,即建立“三维”教学目标。要真正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转变为“用探究思维体现探究过程”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还更要以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实现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进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还应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与目标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渐建立学生的学习、合作、交流、表达、交际、协同、创新等现代民主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和人际素质。3.1建立以实验室为调配中心的新的实验管理运作模式。新课程绝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它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的一场变革。因此学校的某些管理和运作方法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旧瓶装新酒”是行不通的,学校管理应服务于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学化学实验室在传统的课程教学管理中被定位为辅助教学岗位,主要配合授课教师完成指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实验教师几乎没有教学的自主性,实验室的功能完全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因而实验资源效益的发挥空间有限。这种状况已根本无法适应新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3.1.1打破课堂(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教师应理解并顺应新课程不区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