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中学2014-2015学年九年级物理《内能》测试题2014.9.8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D.炒菜时,满屋飘香2.沿海地区的气温要比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小,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水多,而水具有较大的()A.密度B.比热容C.质量D.沸点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1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D.0℃的冰没有内能5.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6.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7.已知铜的比热容大于铅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让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它们相互接触,则()A.热量由铜块传给铅块B.热量由铅块传给铜块C.它们间不发生热传递D.铅块将温度传给铜块8.由Q吸=cm(t-to)可得,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9.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A.2.1×103J/(kg·℃)B.4.2×103J/(kg·℃)C.1.2×103J/(kg·℃)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_____。12.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交通工具,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__较大;发动机把热量传给水是通过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的。13.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下面几句话中“热”的含义分别表示:①摩擦生热:,②冰块吸热而熔化:,③夏天天气很热:_________________。14.火柴如图3可以擦燃也可以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的方法使它燃烧。15.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来加热或散热,例如: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0C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到温度降到300C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__________J的热量;如果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沙来取暖,沙会冷得_______________(填“快些”或“慢些”)。16.如图4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_______(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_______c水(填“>”、”<”或“=”),所以相同时间内________(填“冰”或“水”)升温更快。17.如图5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在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出的过程中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