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陶渊明____著名诗人,名___,字____,世称_______,又自号_______。代表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东晋潜元亮靖节先生《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一)《桃花源记》(二)便扶向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欣然规往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后遂无问津者沿着邀请计划整齐的样子田间小路渡口(三)寻向所志处处志之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寻病终寻向所志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不足:古义今义交错相通交通运输业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与世隔绝的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更不要说连词“不管”不值得不充足、不满所作的标记作标记作为向不久寻找名作欣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认为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环境、生活、人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桃花源。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桃花源。陶渊明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但在几次仕途中,他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又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陶渊明憎恨现实社会,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约57岁时作了这篇《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有何不同?这让我们明白了了什么?当时: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生活安宁幸福。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自给自足、自由安宁的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2.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习作。1.在你内心深处有过或有着怎样的美好的向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