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温暖的心活着一例人际交往障碍辅导案例每一个问题行为,问题孩子后面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特殊的环境造成了他/她的特殊个性。我们将以特殊的关注,特殊的辅导,改变他/她的问题行为,问题个性。这又是一次我的特殊经历……---作者第一次亲密接触已经过了立春,天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孩子们都躲进了教室,一下子把午后的校园安抚得安安静静。我看了一下手表,快到上课时间了,今天应该不会有学生会来,因此我合上记录本,打算关门回办公室了。忽然门口闪现出一个略带惊慌神色的女孩。她,个儿较小,梳着长长的辫子,脸色清秀,一双小眼睛朝里面张望,不时闪过一丝紧张和惶恐。我连忙站起来,一边把她迎进来,一边轻声问:“欢迎你,有什么可以帮你吗?”女孩低着头,轻轻地说道:“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心理不正常。”我吓了一跳,从来没有学生会说自己心理不正常的,我再次看看这个女孩,瘦瘦的个。“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老师看你挺可爱的。”一阵沉默,女孩没有再说什么,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我伸过手去说:“老师很感谢你能相信我,要不你回去再想想,明天我值班,我们再谈,你说可以吗?”女孩点点头,快速起身走了。初次印象女孩走后,我很长时间不能平静下来,再细细回想初见她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怪怪的不对劲。本应是让人看了很舒服的一个孩子,但眼神是那么……那么冷,我找到不对劲的地方了,她和别的小孩的不同在于眼神,她的眼神是那样的黯淡无光,从中我几乎找不到生命的热情。想到这我突然打了一个寒颤。在我眼里,她这个年龄,应该是一个拥有阳光灿烂般日子的孩子啊,但是从她的身上,我却只是读到了冷清,嘲讽,无奈,黯淡……凭我的工作感觉,我觉得以她的性格,会自动走到辅导室来,一定是要很大的勇气的,或是有很大的困扰需要帮助的。想到这,我想到了明天我和她的约定,希望明天我能知道她多些,走进她,帮助她。失约后的了解第二天她没有来,我的心中总像有块石头压着。“老师,我心理不正常”这句话总绕在我脑里,使我迫切想弄清出女孩到底怎么了。我凭着对她的记忆,在眼操检查时找到了她。她是六年级二班的一名学生,叫小红(化名)。在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后,我知道她平时比较文静,在班级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的。据老师说,平时也鼓励学生们多和她交流、合作,但她本人意愿不强,她不想找也找不好朋友。同学们反映她的性格比较孤僻,个性很强很自我。我也向班主任反映了她来咨询室的事,听后班主任拿出了一本最近她的周记上面有一段文字,更让我坚定要走进她。(朋友,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它对我来说如天上的繁星,绚丽多姿又遥不可及。我是个孤独又渴望朋友的人,我脾气暴躁不追星,不爱看电视,不爱玩游戏……种种原因让我就像一只生活在淡水区的海龟,那么孤独。我觉得我的心已经快要变成冰了,周围好冷,没有意义。)我和班主任商量好,让班主任稍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什么时候有空?老师还记得和你的约定呢!”这次交流,我还从班主任那拿来了女孩的家庭电话,我想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更多一些她的情况。家庭“透视镜”小红是六年级2班的学生,是三年级从乡下转学来的。三年级以前,她一直和父母分开,从小由外婆带着。父母在城里打工,租着房子,前几年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没有接小红过来,直到三年级时经济条件稍好了,才把她接出来一起同住。并且小红还有了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弟弟也在本校读书,成绩比较优秀。家长反映平时上学都是由小红带弟弟来的,但好像两姐弟的感情并不是很融洽。家长对小红也是觉得不太了解这个女儿,和她平时不太有话题。我建议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如经常问问当天上了什么课,参加了哪些活动),多带两个孩子出去玩玩,平等对待他们。从小红的家庭情况来看,我的直觉告诉我,小红的根源有可能出现在这里,我打算和小红好好交流一下。我期待着交给班主任的纸条能起到作用。慢慢走进她……第四天的中午,我刚走进辅导室,门外就响起了脚步声。我连忙起身拉开虚掩的门,发现小红已经在门外。我对她友好的笑了一笑,说:“欢迎你来!”坐到椅子上后,小红只是低着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