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了许许多多书。博:(量)多;丰富。词语理解: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徒:表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仅仅。一袭破衫:一套破烂的衣裳。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奋笔疾书:拿起笔来飞快地书写。疾:急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初读感悟,整体感知:文中哪几自然段写谈迁第一次编写《国榷》的?那几自然段写他第二次编写《国榷》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学习步骤:1、自由读文,指名填空。(反馈学案)2、课文中还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请你用笔快速的把它框画出来。一边读一边画。3、教师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交流、自由练读课中的四字词。4、默读课文,找找文中那几自然段写谈迁第一次编写《国榷》的?那几自然段写他第二次编写《国榷》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5、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可想而知意想不到家徒四壁下落不明化为乌有体弱多病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年老体弱奋笔疾书名垂青史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①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②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③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合作探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写出了谈迁的信念?(3)“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从头再来”这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让我们再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重写《国榷》的?他是怎样的人?学习步骤:A、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B、边读边用“——”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写关键词语即可),并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从哪儿看出厄运给谈迁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2、“书稿被偷”,“下落不明”又这意味着什么?“化为乌有”什么意思?3、为什么说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打击?而对于谈迁又是怎样的打击呢?4、谈迁又是如何面对这致命的打击的?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撰写这部史书。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谈迁一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