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之中见真情——《抄检大观园》人物形象浅析在《抄检大观园》这一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曹雪芹因事写人,借人写事,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对抄检的态度及反应,既展现了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种种矛盾,又刻画了对比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同为掌权者一个武断狠毒,一个善玩权术王夫人是抄检大观园的主导人物。收到邢夫人派人送来的绣春囊后,王夫人凭着灵敏的政治嗅觉,立即明白了邢夫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向自己发难,要自己难堪。面对邢夫人的“战表”,王夫人又惊又怕,一下子乱了方寸,后悔自己平时高高在上,凡事都交给王熙凤办理,竞使大观园出了这事。她亲自出马,要彻底查一查。起初,受邢夫人暗示的她武断主观地认为绣春囊是自己的侄女、邢夫人的儿媳王熙凤之物,只要查实,既表现了自己的铁面无私,又可以约束王熙凤,还可以给邢夫人一个回击:管理儿媳无方。达到平息风波推卸责任、自保求安的目的。来到王熙凤处,她轰走了平儿及众丫头后,如临大故,泪如雨下,讯问凤姐,没想到事与愿违,王熙凤巧舌如簧,自辩冤枉,王夫人又觉得大近情理,抛开自己的断言,说自己早想到王熙凤不是轻薄之人,不过是拿话激之。表现了王夫人的没主见,又常有理。在听了王熙凤主张暗查后,她表示同意,及至听王善保家的诋谗晴雯,又怒从心头起,到见晴雯打扮得象个病西施时,更是恶向胆边生,对晴雯兜头劈脸一阵恶言恶语。其实,无辜的晴雯是撞到了枪口上。王夫人看到绣春囊,紧张激动的原因与宝玉有关,她怕住在园子里的宝玉乱性出格,坏了名声。现在听王善保家的挑唆更觉得要借着查绣春囊,肃清宝玉身边的“娇精”迫在眉睫。这时侯,她不听从王熙凤的计策,却采用了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抄检绣春囊便变成了对青年女奴的迫害与镇压。在用人上,她重用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用牺牲凤姐的权威与荣府的正常的运行秩序的方法向邢夫人妥协让步,体现自己的公正,表现了王夫人外善心毒的特点。王熙凤面对讯问,处惊不变,侃侃而谈。从五个方面说明绣春囊不是她和贾琏的,合情合理的解释,不能不使王夫人感到自己的判断错了,这些都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机变。在对绣春囊事件及抄检一事的认识上,王熙凤更是洞若观火。她深深懂得婆婆送绣春囊,王善保家的力主抄检的用心。从自身利害出发,固然要查,好洗清自己,推卸责任,同时又不希望兴师动众,张扬出去,主张派人暗访,后来,看到受王善保家的挑唆,婆婆又决心抄检,惩示下人,王熙凤放弃了主张,奉王夫人之命行事,在抄检中,她藏而不露,将计就计,伺机反击,有竟让王善保家的冲锋陷阵,碰钉子,做恶人,她故意落在后面,当晴雯、探春冲撞打骂王善保家的时,她异常高兴,最后当查明了绣春囊是王善保家的亲外孙女司棋所丢时,王熙凤一下子来劲了,又活跃、又兴奋,反击邢夫人一派进攻的时机终于来了,她趁热打铁,伙同周瑞家的一唱一和,对王善保家的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致使王善保家的丢人现眼,丑态百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王熙凤的玩弄权术可见一斑。同为小姐一个有情有义,一冷酷无情1对待抄检大观园,看之重,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的只有探春。她对家庭中的黑暗腐朽和明争暗斗的局面,认识清醒,对抄检大观园十分反感。抄检时,她无所畏惧,命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并慷慨陈词,义正辞严,袒护下人,目的就是要给查抄人一点颜色看,使她们懂得在这样一个书礼贵族之家,出现这样抄检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她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还打了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训斥,探春算得上是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不同凡响的女子。与探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惜春,身为小姐,她胆小怕事,乖偏离群,在抄检中,唯恐套累自己。丫头入画从小就服侍她,体贴入微。按理说,她对入画很了解,很有感情,但当入画因收藏她哥哥交存的钱财物件而被疑为贼赃时,她不但不出面澄清,保护入画,反而要求惩罚入画,当王熙凤和尢氏表示入画所为并不是什么问题时,惜春竟执拗地坚持要把入画逐出,冷酷无情到了极点。同为下人一个敢于反抗,一个甘为奴才晴雯是宝玉的贴身丫头,是一个美丽泼辣的女孩儿。在抄检中,受打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