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难点、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展示鲁迅先生临终前的照片,以鲁迅的三个遗嘱来展示先生伟大的精神。二、整体感知1、从“名、时、地、评、作”五个角度多作家进行简介。2、介绍成诗背景。3、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正字音。(2)个人朗读,划节奏。(3)教师泛读,定语调。三、自学指导(一)初读印象1、诗中作者表达出了什么情感?文中哪些诗句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情感,请勾画出来。2、在勾画的诗句中请用着重号标出需要重读的字词。3、在了解爱恨情感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四、自学指导(二)精读赏析1、作者大爱强恨的这些人有何不同的表现呢?诗歌这样写有何作用?2、鲁迅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文中有哪些句子在歌颂鲁迅?3、氛围渲染,感情发酵:(1)了解诗歌《自嘲》。(2)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再识鲁迅。4、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五、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第一小节中“活”和“死”的意思,第一小节在文中有何作用?2、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为什么题目却是《有的人》?六、拓展延伸当代的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1、了解屈原、文天祥、谭嗣同、刘胡兰的爱国精神,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2、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七、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怎样朗读?2、诗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3、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4、背诵诗歌。八、教师寄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附板书设计:横行霸道剥削压榨遗臭万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无私奉献流芳百世憎恨爱戴